一、什么是卵巢储备?如何评估?
1. 卵巢储备的3个核心指标
✅ AMH(抗穆勒氏管激素):
正常值:2-6.8 ng/ml(35岁以下女性)。
过低:<1.1 ng/ml提示卵巢储备下降。
优势:随时可查,不受月经周期影响。
✅ 基础卵泡数(AFC):
检查方式:月经第2-3天阴道B超计数两侧卵巢的窦卵泡(2-9mm)。
正常范围:15-30个(双侧)。
警戒值:<5个提示储备不足。
✅ FSH(促卵泡激素):
月经第2-3天抽血,>10 IU/L提示卵巢功能减退。
"我32岁AMH只有0.8,医生说我卵巢早衰,但最后取卵4颗配成2个优质胚胎,一次移植就成功了!" ——@小雨,33岁
二、卵巢储备数量与试管成功率的关系
1. 卵子数量是基础,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
✅ 数据对比:
卵巢储备 | 预计取卵数 | 试管成功率(35岁以下) |
---|---|---|
正常(AMH>2) | 10-20颗 | 60%-70% |
偏低(AMH 0.5-1) | 3-6颗 | 30%-50% |
极低(AMH<0.5) | ≤3颗 | 15%-25% |
✅ 关键结论:
卵子数量多(>15颗)可提供更多胚胎选择,但若质量差(如高龄),成功率仍可能低。
卵子数量少(如3-5颗)若质量好,仍有较高成功机会。
2. 年龄是更重要的"隐形指标"
35岁以下女性:即使AMH低(如0.5-1),单颗卵子形成优质胚胎的几率仍较高。
40岁以上女性:即使AMH正常(如2-3),卵子染色体异常率超60%,成功率大幅下降。
三、卵子质量 vs 数量:哪个更重要?
1. 质量决定上限,数量提供机会
✅ 质量好的表现:
受精后能发育为囊胚(第5-6天胚胎)。
PGT筛查显示染色体正常。
✅ 数量不足的应对:
累计周期(多次取卵):2-3个周期积攒胚胎。
微刺激方案:减少药物剂量,提升卵子质量。
2. 不同年龄段的策略差异
年龄 | 核心矛盾 | 优先策略 |
---|---|---|
<35岁 | 数量不足但质量优 | 单周期取卵+优选胚胎 |
35-40岁 | 数量质量双下降 | 尽快试管+PGT筛查 |
>40岁 | 质量急剧下滑 | 考虑供卵或累计周期 |
四、卵巢储备不足如何提高试管成功率?
1. 医学方案优化
✅ 促排方案选择:
微刺激/自然周期:适合AMH<1.1者,减少药物伤害。
黄体期促排:可在一个月经周期内取卵2次。
✅ 技术辅助:
卵子/胚胎冻存:年轻时可提前冷冻保存。
PGT-A筛查:40岁以上强烈建议检测胚胎染色体。
2. 生活方式调整
✅ 营养补充:
辅酶Q10:每天200mg,改善卵子能量代谢。
维生素D:缺乏者每日补充2000-5000IU。
✅ 禁忌:
吸烟会加速卵泡损耗,必须戒断。
3. 心理建设
接受个体差异:相同AMH值,结局可能完全不同。
设定合理预期:AMH<1者可能需要2-3个周期。
五、真实案例:数量与质量的博弈
案例1:数量少但质量高
@林姐,38岁,AMH0.6
方案:拮抗剂方案取卵4颗→3枚受精→2枚囊胚(PGT均正常)。
结果:首次移植成功,现孕24周。
案例2:数量多但结局差
@王女士,42岁,AMH2.1
结果:取卵15颗→仅3枚受精→无囊胚形成(因卵子老化)。
调整:转供卵试管后成功。
六、专家建议:不同储备水平的应对
1️⃣ AMH>1.1:常规促排,目标获卵8-15枚。
2️⃣ AMH 0.5-1:考虑微刺激+累计周期。
3️⃣ AMH<0.5:尽早决策是否供卵,避免时间浪费。
七、总结:数量是门票,质量定成败
卵巢储备是基础:数量过少(如AMH<0.5)确实会限制机会。
但质量才是核心:年轻女性即使取卵少,仍可能"以质取胜"。
行动要趁早:35岁后无论AMH值如何,都应尽快行动。
记住:
AMH仅反映数量,不能直接预测成功率。
一次失败不意味着没有希望,调整方案后再战!